在制造業不斷轉型升級的浪潮下,機床作為 “工業母機”,其升級需求日益凸顯。2024 年下半年以來,大規模設備更新加速,機床更新需求逐漸增加,推動工業母機產業鏈整體向高端化演進。電主軸,作為機床的核心功能部件,其市場表現與價格走勢備受關注。那么,在機床升級需求大增的背景下,電主軸價格會持續上漲嗎?讓我們深入探究一番。
機床升級需求增長顯著
隨著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各行業對機床的精度、效率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代表的民用市場和以航空軍工為代表的特殊市場需求,正在成為工業母機的新一輪增長引擎。像五軸聯動機床、高精度磨床等代表的高附加值產品增速有望跑贏行業。五軸聯動數控技術是解決航天、航空發動機葉輪等關鍵工業產品切削加工的主要手段,而電主軸既是五軸機床構成的剛需,也是耗材,通常機床全生命周期要對電主軸進行三到五次的專業維修或更換。
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行動方案》,更是從政策層面為機床行業注入了強勁動力。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會長毛予鋒表示,預計到 2027 年末,至少累計新增千億元的機床類產品需求。在更新周期疊加政策催化下,國產 “工業母機” 企業有望充分受益,這無疑將帶動電主軸等關鍵部件的需求攀升。
電主軸市場供需現狀剖析
從需求端來看,電主軸的應用領域*為廣泛,涵蓋了數控機床、航空航天、汽車制造、機器人等多個行業。特別是在數控機床領域,其應用已從高端機床向中低端機床擴展。隨著這些行業對精密加工要求的不斷提高,電主軸作為核心部件,需求量持續增長。同時,高精度、高轉速的電主軸產品需求增長迅速,這類產品在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的應用對其轉速和精度要求*高。
在供給側,我國電主軸行業產能在 “十三五” 期間迅速擴張,2019 年產能達到 38.7 萬支。但市場存在結構性不均衡,大量低端產品產量不被市場認可,近兩年產能提速較低。2019 年國內電主軸產量約為 33.8 萬支,而同期市場需求約為 44.7 萬支,存在 10.9 萬支產能缺口,中高端電主軸仍需進口。不過,本土高端機床的精密數控系統、電主軸等已形成一定生產規模,部分企業也在積*擴充產能,如科德數控在銀川實施項目,達產后電主軸產量近 1300 臺套。
影響電主軸價格的多元因素
品牌因素
品牌在電主軸價格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德國 SycoTec 高速電主軸為例,作為世界知名品牌,其價格相較于國產電主軸普遍較高。這是因為知名品牌在質量、精度、壽命、維修和售后等方面更具保障,消費者愿意為其品牌附加值買單。
型號與規格差異
電主軸的型號和規格繁多,不同型號適用于不同加工場景,價格也有所不同。德國 SycoTec 分為 AC(三相異步電動機)和 DC(三相同步電動機)共幾十個規格型號。例如,4036DC - T - ER11 適用于浮動去毛刺加工,4033 AC - ESD/4041HY - ESD 適用于 PCB 分板。一般來說,大功率高速電主軸由于其技術難度和性能要求更高,價格相對較高。
制造材料與工藝
制造材料和工藝直接決定了電主軸的品質和性能,進而影響價格。SycoTec 高速電主軸采用高品質材料,成本較高。同時,高速電主軸制造需要較高技術水平和工藝要求,制造工藝越先進、技術越成熟,價格越高。德國精密機械制造工藝享譽全球,其生產的電主軸全由德國精工制造原裝進口,保證了高品質和高性能,價格也相應較高。
價格走勢預測
綜合多方面因素,短期內,由于機床升級需求集中釋放,而中高端電主軸產能擴充需要一定時間,供需缺口可能導致電主軸價格有上升壓力,尤其是高端產品。但從長期視角分析,隨著國內企業技術不斷突破,產能逐步提升,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電主軸價格有望趨于平穩。國內眾多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未來有望憑借成本優勢和本土化服務優勢,在市場中占據更大份額,從而穩定價格。并且,當市場供需逐漸平衡甚至供大于求時,價格戰可能在部分領域打響,促使價格下行。
機床升級需求增加為電主軸市場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其價格走勢受多種因素交織影響。對于無錫榮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而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把握技術創新與成本控制的平衡,提升產品競爭力,方能在市場中穩健前行。